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任参知政事、徐州知州、兵部尚书,不管是当小官还是掌大权,他为官都是心怀社稷,廉洁奉公,以天下为己任,世人称他为“五胆忠臣”。
一胆:敢于指责朝政。宋仁宗时大兴土木,朝廷从陕西征购木材,运往京城建造宫殿。范仲淹看到浩大的土木建设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后,不顾他人劝阻,上书朝廷,直陈弊端和危害。
二胆:敢于斗权贵。为治住范仲淹,当时朝中权臣吕夷简调任他管理关系盘根错节、矛盾错综复杂的开封府,想借皇亲国戚和官僚大臣,甚至那些贪官污吏的手,杀杀范仲淹的锐气。没想到范仲淹到任后,从清理弊端入手,敢于查处污吏,克服各种阻力,疏奏朝廷惩治,很快开封府“肃然称治”。
三胆:敢于举腐败。为了彻底揭露吕夷简等人任人唯亲的做法,范仲淹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疏奏给宋仁宗。并将吕夷简结党营私,提升贪官污吏的情况,绘成“百官图”呈献给皇帝,使朝政存在的腐败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治理整顿。
四胆:敢于用清官。庆历三年,范仲淹领导“庆历新政”,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对重要岗位的官吏进行了任职考核,很快一些庸碌、无能、腐朽的官吏被罢免,一些主事刻薄、惯于搜刮民财的贪官污吏被整治,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皇亲国戚背景的官吏,范仲淹也是只管政绩不重关系,该撤的撤该查的查,一时间官风大变。同时,对精明能干、正直清廉的官吏,只要是克己奉公者都被提拔到重要位置。
五胆:勇于不留财。范仲淹为政清明,个人生活十分节俭。官位渐高,日渐富贵后,他仍然是“非宾客不食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后来,当了大官,他始终坚持教育子孙要“知节俭,莫贪富贵”。晚年时,范仲淹没有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而是广置义庄、义田和义宅,用来赈济穷苦群众。
范仲淹这“五胆”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自我革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自我革命,就需要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更是将“坚持自我革命”凝练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是管党治党的利器重器。纪检监察干部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忠诚履职,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五河县驻发改委纪检监察组 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