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template/tpl340322/images/banner1.jpg||
/zytemplate/tpl340322/images/banner1.jpg||
/zytemplate/tpl340322/images/banner1.jpg||
/zytemplate/tpl340322/images/banner1.jpg||
/zytemplate/tpl340322/images/banner1.jpg||

五河1月网评:六尺巷精神赋能纪检监察工作

时间:2025-01-03 10:10    来源:五河县纪检监察网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六尺巷考察,重温张吴礼让典故时强调,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六尺巷的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对于纪检监察工作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创新工作方法,助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纪检监察工作中,严管就是厚爱、监督就是保护,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是我们党干部管理的一贯方针,是关心关爱干部的重要原则。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出现的无心之失,若未触及原则底线,应给予理解和合理引导,鼓励他们继续积极作为,而不是一味苛责。但对于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问题,则要像守护六尺巷边界那样,坚守纪律红线,寸步不让,坚决予以查处。运用刚柔并济的智慧,既能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又能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用“宽容”的力量,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从“有错”向“有为”转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勇前行。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端其身。”六尺巷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克己奉公的自律意识。在纪检监察工作中,廉洁自律是对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的基本要求。纪检监察干部手握监督执纪之权,在查处案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和压力,有来自违纪人员抛出的利益诱惑,也有来自各方的说情压力。坚守廉洁底线,严格要求自己,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保持公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真正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践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情怀。六尺巷的谦让精神,体现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在于心系民众,倾听民声。纪检监察干部要以身作则,自觉弘扬礼让精神,在利益面前,要做到先人后己,不与民争利;在荣誉面前,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在困难面前,要勇于担当,冲锋在前,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树立榜样。